鸡疫苗的应激反应
疫苗的应激反应是指疫苗在免疫接种过程中,鸡体在产生免疫应答的同时本身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损伤。此外疫苗的使用方法不当等也会给鸡体造成较严重的应激反应。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由于许多养殖场户甚至是兽医工作者对此缺乏科学的认识,因而造成了许多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1. 冻干活苗的免疫应激反应
活苗免疫后常见的应激反应:甩头、流泪、打喷嚏、打呼噜、咳嗽等症状。这些反应一般在免疫接种后第2天~第4天出现,再过5天~6天反应加重,以后则逐渐减轻;有时出现精神不振,采食减少,拉绿色粪便等现象。常常引起免疫反应的有传喉、法氏囊、新城疫、鸡痘等疫苗。有些活疫苗可以根据其是否出现反应来确定免疫效果。如鸡痘疫苗接种3天~4天后,接种部位则出现轻微肿胀,并出现黄色或红色的结痂,反应持续3天~4天后减轻,14天~2l天结痂消失,出现此种反应的说明接种成功;如果没有出现这种反应,应在5天~7天后再行补种。球虫疫苗免疫后,个别鸡群拉红色粪便,可自行恢复。传喉冻干苗滴眼接种后,部分鸡群可出现轻度的眼炎;如果涂肛接种,则肛门黏膜发红,有炎症,说明免疫效果良好。
2. 灭活苗的免疫反应
2.1注射部位出现游离肿块
尤其寒冷季节出现的机率较大。其主要原因是在注射油苗前未进行预温,使疫苗注射后容易导致局部毛细血管收缩,时间长了使局部出现炎症、坏死,而疫苗则被包围起来形成游离的肿块。这种情况使疫苗吸收不良,不能产生良好的免疫应答。所以,在寒冷季节免疫注射油苗前要预温,其温度需要达到20℃~30℃。
2.2肿头、肿脸
注射油苗时其注射部位太靠近头部或针头方向朝着头部时,常常易引起头部和脸部肿胀,严重者如猫头鹰状。若切开其肿胀部位则有干酪样物质和肉芽肿。鸡群的精神尚好,但采食、饮水则轻度下降,无死亡。一般5天~7天可逐步恢复,严重的持续两周后才能恢复。
2.3硬脖
颈部皮下的正确注射方法是;一个人保定鸡只,另一个人负责注射。注射时用拇指和食指把鸡的颈部(靠近翅膀处)皮肤捏起使皮肤与颈部肌肉分离后,注射器针头朝着背部方向,以小于30度的角度注射到拇指与食指之间的皮下。使注射后的油苗分布在颈部肌肉和皮肤之问。相反,注射油苗时若将油苗注射到颈部肌肉内,就会造成颈部的肿胀、变粗。病鸡表现采集下降、闭眼缩颈、排黄绿色稀粪、逐渐消瘦、死亡。由于颈部肌肉较少,神经和血管比较丰富,所以当油苗注射到颈部肌肉中时,容易造成神经和血管的坏死而引起硬脖。
2.4瘫痪
腿部肌肉注射容易出现瘫痪,由于腿肌注射后容易损伤坐骨神经;另外消毒不严也可引起注射部位感染,而使部分鸡只出现瘫痪。
2.5注射部位肿胀、糜烂
注射部位表现为肿胀、发炎、坏死,切开后可见到有肉芽肿、干酪样物质。病鸡表现精神不振、采食下降,且容易继发大肠杆菌、支原体等疾病,抗体水平则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其发病原因主要有:鸡群体质差,注射后感染了细菌。一般发病率较低。
2.6急性死亡
在进行胸部肌肉注射时,应该选用7号一9号短针头,在胸部的上1/3处,使针头与注射部位成30度角,朝着背部方向刺入胸肌,而不能垂直刺入,以免刺入胸腔而损伤内脏器官。如果胸部肌肉注射时针头过长或注射过深,刺破了肝脏或在腿的内侧注射时刺破了大动脉血管,则会导致肝脏或动脉大出血。
2.7产蛋鸡免疫后引起产蛋下降
免疫接种油苗所造成的产蛋下降多数与鸡群的体质差、抓鸡动作过于粗暴、注射疫苗所选择的时间不当等因素有关。由于高产鸡群的产蛋多集中在上午进行,一般在上午所产鸡蛋数占全天所产鸡蛋的80%以上;而下午鸡舍光线较暗,不易造成鸡群炸群。因此,应选择在下午特别是下午4点钟以后免疫注射油苗比较适宜。
免责声名:本站(禽病网)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的分享、摘录,如果文章、图片、视频等信息侵犯了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管理员,我们会时间处理。
* 扫描二维码,关注查蛋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