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包涵体肝炎

鸡包涵体肝炎是由禽腺病毒Ⅰ群中的某些血清引起的鸡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上以突发性死亡率增加、贫血和出血性肝炎为特征。1984年以后,我国通过血清学检查确定东北、华北、华南各地均有该病存在,山东省也不例外。有人从内蒙古某地分离到一株IBH病毒,经鉴定为禽腺病毒8型。流行病学 (1)多发生在3-7周龄的肉鸡,蛋鸡也偶有发生。病毒通过粪便、气管和鼻排出病毒而感染健康鸡。主要经呼吸道、消化道及眼结膜感染,也可通过种蛋传染给下一代。(2)在种鸡群或成年鸡群中往往不能察觉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隐性感染,种蛋孵化率低和雏鸡的死亡率增高。病鸡则显现典型的肝炎和贫血,感染后如果继发大肠杆菌病或梭菌病,则死亡率增高。本病的发生往往与其他诱发条件如传染性法氏囊病有关。以春夏两季发生较多。病愈鸡能获终身免疫,鸡一旦产生免疫力,则从粪便中不能再分离到病毒。成年鸡感染通常不表现临床症状,但可在血掖中检出抗体。临床症状 经自然感染的鸡潜伏期1-2d,在生长鸡群中发病迅速,常突然出现死鸡。因本病死亡的鸡,一般肌肉丰满,发育良好。初期不见任何症状死亡,2-3d后少数病鸡精神沉郁、嗜睡、肉髯褪色、皮肤呈黄色,皮下有出血,偶尔有水样稀粪,3-5d达死亡高峰,死亡率达10%,持续3-5d后,逐渐停止。蛋鸡可出现产蛋下降。鸡群如果继发其它鸡病可使死亡率增加。4-10周龄的青年鸡,如果在双脚麻痹,临死前有的发出呜叫声,并出现头背反弓等神经症状,则常常是贫血和精神沉郁的,病程为10-14d。解剖症状主要表现为肝脏肿大,呈土黄色,质脆,表面有不同程度的出血斑点,有时可见大小不等的坏死灶。一些病例可见到骨髓病变,股骨骨髓出血呈桃红色,同时,胸肌和腿肌苍白并有出血斑点,皮下组织、脂肪组织和肠浆膜、黏膜可见明显出血。此外,还常见法氏囊萎缩,胸腺水肿,脾和肾脏肿大,脾呈土黄色,易碎。诊断根据肝脏大、褪色、充血出血及肌肉出血病变及肝印片用苏木紫伊红染色,肝细胞核内包涵体存在可以诊断,另一种方法是用病料接种本动物也可以确诊。防止措施目前对鸡包涵体肝炎尚无有效疗法,也无良好疫苗用于预防。多数鸡感染本病后,不出现症状,因此,应注意卫生管理,预防其他传染病尤其是法氏囊病的混合感染。(1)引种谨防引进病鸡或带毒鸡,因该病经蛋传播。本病也可经水平传播,故对病鸡应淘汰;经常用次氯酸钠进行环境消毒。(2)增强鸡体抗病能力,病鸡可以添加维生素K及微量元素如铁、铜、钴等,同时在饲料中添加相应药物,以防继发其他细菌性感染。(3)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和传染性贫血病毒可以增加本病毒的致病性因此应加强这两种病的免疫控制。免责声名:本站(禽病网)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的分享、摘录,如果文章、图片、视频等信息侵犯了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管理员,我们会时间处理。
今日鸡蛋价格

* 扫描二维码,关注查蛋价 *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

广告

广告

广告

广告

广告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