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蛋鸭和种鸭的生理特点及日常饲养管理法(一)

作者:搜牧通   来源:搜牧通原创   时间:2016-04-10 15:56:39  点击:   22155次

招商、招商、招商禽病网、华夏维康线下服务站全国招商中,养鸡场、合作社、兽医专家、经销商均可以报名加盟。报名电话:15866720118

同时线下区域经理招聘中~~~~~

联系方式同上。

为确保信息的准确率以及获得更多的信息来源,想为禽病网提供行情参考报价的用户,请加微信参与报价:15866720118(电话同步)。

声明:鸡蛋价格行情参考只能查看当天行情。如想查看当天以外(其他时间)行情,请与本网站客服联系。

首先,小编介绍一下产蛋鸭的生理特点:   1、产蛋鸭的生理特点和要求   (1)产蛋鸭胆大。   与青年鸭时期相比,开产以后,胆子逐渐大起来,敢接近陌生人。   (2)产蛋鸭食量大,食欲好。   无论是圈养或放牧饲养,产蛋鸭(尤其高产鸭)勤于觅食,早晨醒得早,出舍后四外觅食,放牧时到处觅食,喂料时先响应,踊跃抢食,下午收牧或入舍时,虽已吃得很饱了,但还想吃,总是走在后,恋恋不舍地离开牧区。   (3)产蛋鸭性情温顺,喜欢离群   开产以后的鸭子,性情变得温顺起来,进鸭舍后就独个儿伏下,安静地休息,不乱跑乱叫,放牧出去,喜欢单独活动。   (4)产蛋鸭代谢旺盛,对饲料要求高   由于连续产蛋,消耗的营养物质特别多,如每天产一个蛋,蛋重按65g计算,则需要粗蛋白质8.75g(按全蛋含粗蛋白质13.5%计算)、粗脂肪 9.43g(按粗脂肪含量占全蛋的14.5%计算)。此外,还需要大量无机盐和各种维生素。饲料中营养物质不全面,或缺乏某几种元素,则产蛋量下降,如蛋数减少,产蛋时间推迟,蛋壳粗糙或鸭体重下降,羽毛松乱,食欲不振,反应迟钝,怕下水等。所以,产蛋鸭要求质量较高的饲料。   (5)产蛋鸭要求环境安静,生活有规律   鸭子产蛋在正常情况下,都在深夜1~2时,此时夜深人静,没有任何吵扰,适合鸭类繁殖后代的特殊要求。如在此时突然停止光照(停电或煤油灯被风吹灭)或有人走近,则要引起骚乱,出现惊群,影响产蛋。除产蛋时间以外的其它时间,操作规程和饲养环境也要尽量保持稳定,不许外人随便进出鸭舍,避免各种鸟兽动物在舍内窜进窜出。在管理制度上,何时放鸭,何时喂料,何时休息,都按一定次序严格执行,如改变喂料餐数,大幅度调整饲料品种,都会影起鸭子生理机能紊乱,造成减产或停产。   2、影响产蛋的因素   (1)品种   品种是取得高产的先决条件,产蛋率的高低,产蛋周期的长短,产蛋持续性的强弱以及蛋的大小,都与品种有密切的关系。如能选择一个优良的品种饲养,产蛋量可以几成,甚至成倍提高,经济效益也随之提高。如何根据自己的饲养条件和管理技术,选择适于本地饲养的高产品种是养殖成败的关键因素。   (2)营养因素   进入产蛋期以后,蛋鸭对营养物质的需求量比以前任何阶段都高,除用于维持生命活动必需的营养物质外,还需要大量由于产蛋所必需的各种营养物质。如能量、蛋白质、钙等营养物质必须充分供应。否则将影响产蛋率。   要达到持续高产的水平,除品种是先天因素外,日粮中营养物质是否全面和平衡,数量能否满足需要,这是保持高产稳产的必需条件。   (3)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较复杂,对产蛋影响的因素是光照和温度。   ①光照:对蛋鸭来说光照时间的长短与产蛋关系也很大。光照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滤泡的成熟排卵。所以在培育期内,控制光照时间,目的是防止青年鸭过于早熟;即将进入产蛋期时,要逐步增加光照时间,提高光照强度,目的是促进卵巢的发育,达到适时开产,进入产蛋高峰期后,要稳定光照制度(光照时间和光照强度),目的是保持连续高产。产蛋期的光照强度以5~8勒克斯为宜如灯泡高度离地2米,一般每平方米鸭舍按1.3~1.5瓦特计算,大约18平方米的鸭舍装一盏25w的灯泡。实际使用时通常不用60w以上的灯泡,因为大灯泡光线分布不匀、费电。日光灯受温度影响较大,一般也不使用。灯泡必须加罩,使光线照到鸭的身上,而不是照着天花板。鸭舍灰尘多,灯泡要经常擦拭,保持清洁,以免蒙上灰尘,影响亮度。   光照效果,一般需要7~10天才能显示出来,故在产蛋期内,不能因为达不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而突然增加光照时数或提高光照强度。一般每次增加量不超过1小时,增加后要稳定5~7天。   进入产蛋期的光照原则是:只宜逐渐延长,直至达到每昼夜光照16~17小时,不可忽照忽停,忽早忽晚,光照强度不可时强时弱,只许渐强,否则将使产蛋鸭的生理机能受到干扰,影响产蛋率。   合理的光照制度,能使青年鸭适时开产,使产蛋鸭提高产蛋量;不合理的光照制度,会使青年鸭的性成熟提前或推迟,使产蛋鸭减产停产,甚至造成换羽。   ②温度:产蛋鸭适宜的温度是13~20℃,此时产蛋率和饲料利用率都处在状态。因此,要尽可能创造条件,特别要做好冬季的防风保温工作,提供理想的产蛋环境温度,以获得的产蛋率。   (4)健康因素   没有健康的机体不可能高产。因此,在培育青年鸭的阶段,就要把主要传染病的预防工作做好,进入产蛋期后,搞好环境卫生和饲养管理,增加抗病能力,尽量减少疾病的发生,才能保持高产稳产。   3、不同产蛋期的饲养管理   (1)产蛋初期(150~200日龄)和前期(201~300日龄)的饲养管理   ①精心饲养   首先,抓好饱、足、洁、静四项工作。   新鸭开产以后,此时身体健壮,精力充沛。如遇初春季节,则一切条件均有利于产蛋,这是蛋鸭一生中容易饲养的时期。   这个时期中,饲养管理的侧重点是密切关注产蛋率、蛋重上升趋势,随之增加饲喂次数和提高饲料质量,尽快将其推向产蛋高峰。   饱,就是让蛋鸭吃好吃饱,一般按未开产期、开产期、休产期三个阶段喂不同的饲料。预产期重点是加强放牧,增强体质和觅食能力,多喂青粗饲料,要求日粮含粗蛋白质14%左右;开产期日粮中粗蛋白质含量17%~22%,补足矿物质饲料,注意喂夜餐。足,即保证饮水充足干净。喂料时,一定要同时放盛水的水槽,并及时清理水槽中残渣,做到吃食、饮水、休息各三分。洁,即鸭栏内要及时清除粪便,经常更换垫料,保持鸭体清洁。静,即尽量保持鸭群安静,少受惊扰。特别在产蛋初期,放牧要定时,要缓赶慢行,不要远途放牧。喂料打扫鸭栏要轻手轻脚,以免惊群。同时,地面要铺细沙,设产蛋窝,每天勤捡蛋。   其次,要学会“十看”,随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A、看蛋形,蛋的大端偏小,是欠早食,小头偏小是欠中食。均匀正常蛋壳,光滑厚实,蛋壳薄而透亮。有沙眼或粗糙,甚至软壳,说明饲料质量不好,特别是钙质不足或维生素D缺乏,应添喂骨粉、贝壳粉和维生素D。   B、看产蛋时间,正常产蛋时间为深夜2时至早晨8时,若每天推迟产蛋时间,甚至白天产蛋,蛋产得稀稀拉拉,应及时补喂精料。   C、看体重,产蛋一段时间后,体重维持原状,说明饲养管理得当,体重较大幅度地增加或下降,都说明饲养管理有问题。一般来说,体重变动是蛋鸭产蛋状况的晴雨表,因此观察蛋鸭体重变化,根据其生长规律控制体重是一项重要的技术措施。一般开产日期体重要求在1400~1500g的占85%以上。为达到产前蛋鸭体质健壮,发育一致、骨骼硬结、羽毛着生完全,适时开产的蛋鸭,开产以后的饲料供给要根据产蛋率、蛋重增减情况作相应的调整,每月抽样称测蛋鸭一次,使进入产蛋盛大期的蛋鸭体重恒定在1450g,以后稍有增减,至淘汰结束不超过1500g。   D、看蛋重,初产时蛋很小,只有40g左右,到200日龄,可以达到全期平均蛋重的90%,250日龄,可以达到标准蛋重。产蛋前期,蛋重处在不断增加之中,即越产越大。若增重势头快,说明养得不好,管理不当,要及时找出原因,加以改进。   E、看产蛋率,产蛋前期的产蛋率是不断上升的,早春开产的鸭,上升更快,迟到200日龄时,产蛋率应达到90%左右,如产蛋率高低波动,甚至出现下降。要从饲养管理上找原因。   F、看羽毛,羽毛光滑、紧密、贴身,说明饲料质量好,如果羽毛松乱,说明饲料差,应提高饲料质量。   G、看食欲,无论圈养或放牧,产蛋鸭(尤其是高产鸭)勤于觅食,早晨醒得早,放牧时到处觅食,喂料时先抢食,表现食欲强,宜多喂。否则,就是食欲不振,应查明原因,采取措施,促其恢复正常。   H、看精神,健康高产的蛋鸭精神活泼,行动灵活,放牧出去,喜欢离群觅食,单独活动,进鸭舍后就独个卧下,安静地睡觉。如果精神不振,反应迟钝,则是体弱有病,应及时从饲料管理上进行补救和采取适当治疗措施,使其恢复健康。   I、看嬉水,产蛋率高的健康鸭子,下水后潜水时间长,上岸后羽毛光滑不湿。鸭怕下水,不愿洗浴,下水后羽毛沾湿,甚至沉下,上岸后双翅下垂,行动无力,是产蛋下降预兆。应立即采取措施,增加营养,加喂动物性饲料,并补充点鱼肝油,以喂清鱼肝油较好,拌入粉料中喂,按每只每日给1ml,喂3天停7天,按每只每日喂0.5ml,连续喂10天,以挽救危机,使蛋鸭保持较高的产蛋率。   ②保证光照,改自然光照为人工补充光照   蛋鸭须稳定光照制度,以保持连续高产。蛋鸭饲养中一个合理的光照制度应该是:不要突然关灯或缩短光照时间,以免引起惊群和产畸形蛋,如果经常断电,要预备煤油灯或其它照明用具。从产蛋开始,每日增加光照20分钟,总的光照时间不低于14小时,直至16小时或17小时光照强度5~8勒克斯,要求灯泡高度一致分布均匀,交叉安置,且经常擦洗清洁,晚间点灯只需采用朦胧光照即可,此外光照制度还要与饲养管理措施密切结合起来,以真正发挥光照作用。   ③公母合理、嬉水促“性”   搭配合理的公鸭,每天入群嬉水促“性”,鸭“性”头越大,产蛋越多。一般的种鸭公母比1:15~20,用于产蛋的商品鸭群按2%~5%比例投入公鸭。尽管公鸭不下蛋,但对母鸭有性刺激作用,可促进母鸭高产。   ④减少各种应激因素   蛋鸭生活有规律,但富神经质,性急胆小,易受惊扰。因此在饲养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A、饲料品种不可频繁变动,不喂霉变、劣质的饲料。   B、操作规程和饲养环境尽量保持稳定,养鸭人员也要固定,不常更换。   C、舍内环境要保持安静,尽力避免异常响声,不许外人随便进出鸭舍,不使鸭群突然受惊,特别是刚开产头几个蛋时,使之如期达到产蛋高峰。   D、饲喂次数与饲喂时间相对不变,如本来一天喂4次,突然减少饲喂次数或改变饲喂时间均会使产蛋量下降。   E、要尽力创造条件,提供理想的产蛋环境,特别注意由气候剧变所带来的影响。因此要留心天气预报,及时做好准备工作。每天要保持鸭舍干燥,地面铺垫稻草,鸭子每次放水归巢之前,先让其在外梳理羽毛,待毛干后再放入舍内。   F、在产蛋期间不随便使用对产蛋率有影响的药物,如喹乙醇等,也不注射疫苗,不驱虫。   ⑤随时掌握鸭群动态,重点是鸭子的吃、泄、产情况   A、对鸭群每日采食量做到心中有数,如采食量减少,应分析原因,采取措施,不然连续3天采食量下降,第4天就会影响产蛋量。   B、粪便的多少、形状、内容物、气味等给人以许多启示,也应该熟悉。   C、检查产蛋状况更为重要,早上拾蛋时留心观察鸭舍内产蛋窝的分布情况,鸭子每天产蛋窝的多少一般有规律可循,每天产蛋的个数和重量要心中有数,记录在册,并绘成图表与标准相对照,以便掌握鸭群的产蛋动向。   (2)产蛋盛期(中期)的饲养技术   当产蛋率达90%以上时,即进入盛产期,经过100多天的连续产蛋后,体力消耗大,健康状况已不如产蛋初期和前期,若营养满足不了需求,产蛋量就要减少,甚至换毛,这是比较难养的阶段。本阶段饲养管理的重点是维持高产,力求使产蛋高峰达到400日龄以后,因此应提高饲料质量(增加日粮营养浓度),喂给含19%~蛋白质的配合饲料,每只鸭每日采食量为150g左右,并适当增喂颗粒型钙质和青饲料,此时蛋鸭用料可通过观察蛋鸭所排出的粪便、蛋重、产蛋时间、壳势、鸭身羽毛等变化进行调整。盛产期间蛋鸭保持产蛋率不变,蛋重8个/500克,且稍有增加,体重基本不变,说明用料合理,此时体重如有减轻,增喂动物性饲料;体重增大,可将饲料的代谢能降下来,适当增喂青饲料,控制采食量,但动物性饲料保持不变。为降低饲料成本,应积极利用当地工业副产品,如啤酒糟、味精糟等,鱼粉要注意质量,如始终向信誉较好、质量稳定的卖主购入,防止其饲料掺假掺杂,影响产蛋变化。   另外,要使蛋鸭多产蛋,应加强鸭群的放牧,让其在田间、沟渠、湖泊中觅食小鱼、小虾、河蚌、螺蛳和蚯蚓等动物性饲料。然后再适当补喂植物性饲料,以满足蛋鸭对各种营养成分的需要。当放牧时间减少时,需给蛋鸭补喂10%的鱼粉和适量的“蛋禽用多种维生素”。   (3)产蛋后期(401~500日龄)的饲养管理   经过8个多月的连续产蛋以后,到了后期产蛋高峰就难以保持下去了,但对于高产品种(如绍鸭),如饲养管理得当,仍可维持80%左右的产蛋率。具体说,450日龄以前,产蛋率达85%左右,470日龄时产蛋率为80%左右,500日龄时产蛋率为75%左右。要达到这样的水平,后期的饲养管理工作要认真做好,如稍不谨慎,产蛋量就要减少,并换毛。此后要停产3个月,甚至更长,短期内就无法再把产蛋率提上去,此阶段的管理要点是:   A、根据体重和产蛋率确定饲料的质量和喂料量,不能盲目增加饲料(重量和数量)。应根据具体情况,区别对待:如果鸭群的产蛋率仍在80%以上,而鸭子的体重却略有减轻的趋势,此时在饲料中适当增加动物性饲料(有鲜螺蛳更好);如果鸭子体重增加,身体有发胖的趋势时,但产蛋率还有80%左右,这时可将饲料中的代谢能降下来,或适当增喂粗饲料和青饲料,或者控制采食量;如果体重正常,产蛋率亦较高,饲料中的蛋白质水平应比上阶段略有增加;如果产蛋率已降到 60%左右,此时已难于上升,无需加料。   B、每天保持16小时的光照时间,不能减少。如产蛋率已降至60%时,可以增加光照时数到17小时直至淘汰为止。   C、管理上要多放少关,促进运动。每天在舍内噪鸭2~3次(即每次放鸭出舍前,饲养员轻赶鸭子在舍内作转圈运动,每次5~10分钟。   D、操作规程要保持稳定,避免一切突然刺激而引起应激反应。此时的产蛋率,好象到了“风烛残年”,极易垮下来,任何光电声雨等异物的突然刺激,都会造成严重后果。   E、注意天气变化,及时做好准备工作。   F、观察蛋壳质量和蛋重的变化。如出现蛋壳质量下降,蛋重减轻,可增补鱼肝油和无机盐添加剂。(来源:全球品牌畜牧网)

为使禽病网鸡蛋报价更加公开、公正、透明、严谨,可加禽病网官方微信在线即时交流,您有任何的疑问与顾虑都可扫码加此微信。

今日鸡蛋价格

* 扫描二维码,关注查蛋价 *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

广告

广告

广告

广告

广告

广告